国际单位制
国际单位制
发布日期:2022-05-19        来源: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分享:

什么是国际单位制?

国际单位制(法语:Système International d'Unités ,缩写:SI)源自米制,是国际计量大会采纳和推荐的一贯单位制。国际单位制是国际通用的测量语言,是人类描述和定义世间万物的标尺。

国际单位制规定了七个具有严格定义的基本单位,分别是时间单位“秒”、长度单位“米”、质量单位“千克”、电流单位“安培”、热力学温度单位“开尔文”、物质的量单位“摩尔”和发光强度单位“坎德拉”。它们好比七块彼此独立又相互支撑的“基石”,构成了国际单位制的“地基”。国际单位制规定的其它单位,比如力的单位“牛顿”、电压单位“伏特”、能量单位“焦耳”等,都能通过七个基本单位组合导出。

随着国际单位制的建立,各国国家计量院分别依据定义复现本国的单位基准量值,在国际开展国际比对以确保基准量值的等效,在国内依靠本国的计量体系开展量值传递,保障国内量值统一。国际单位制的应用极大的促进了科学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各国签署的“国家计量标准和校准证书互认协议”(CIPM MRA),从国家技术基础层面支撑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测量单位是如何定义的?

很长时间以来,测量单位是基于实物或物质的特性来定义的。比如,长度单位“米”最早就是用一根1米长的金属棒定义的。

但是,这些实物会随时间推移或环境改变而变化,不能满足现代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对测量准确度的需要。上世纪以来,科学家们测量了自然界的基本常数,如光速和普朗克常数,准确度越来越高。他们发现这些常数比实物更加稳定,并将这些常数的数值固定下来。这些自然常数不会发生变化,至少比实物稳定一百万倍。

测量界一直以来都在致力于建立一个不依赖于实物的完整测量体系。随着最后一个实物基准“千克原器”退出历史舞台,千克基于普朗克常数重新定义,测量界的夙愿也即将实现——国际单位制的七个基本单位将全部实现由自然常数进行定义。


主办单位:四川纤维检验局     版权所有:四川省纤维检验局 | Copyright (C) 2005-2022 SCFI.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8020047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5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