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7月7日,省纤检局“两学一做”践行小组共11人,由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吴巧玲带队前往广安市开展党员话家常送温暖和缅怀先烈活动。
话家常送温暖让党员们的心贴得更近
在明月镇竹河村党员活动室,省纤检局11名党员与在家的26名竹河村党员展开了亲密交谈。老村支书首先介绍了他个人1958年入党,在党的领导下家乡的巨大变化,带电的东西由1个手电到今天电器化的变迁,家乡的羊肠小道变成了宽阔的水泥路面,生病有人管,贫困有人扶,摘除贫穷落后的帽子已指日可待;昔日铁娘子赵大娘也积极发言,从搞好妇女工作促进革命工作、支援抗战前线到现在发挥余热,与其他妇女同志为竹河村进一步发展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88岁的朱大爷……
座谈会拉家常让党员们的心贴得更近
炎热的天气丝毫未能影响广大党员的发言,大家围绕四个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和提出建议。一是要想富先修路,把村上未通的道路打通,将农副产品及时运送出去,把生活必须品拉进来;二是做好新农村绿化建设,为发展乡村旅游做好穿衣戴帽,为进一步打造竹河画廊工程作出应有努力;三是做好老党员离世的慰问工作,在生为革命作贡献,为家乡的发展鞠躬尽瘁,在离世时应该作好慰问工作;四是贫困老党员生活帮扶,应充分发挥党员间的友爱互助,找准致贫的原因,发扬大爱精神,助贫困老党员同致富共脱贫。
解决问题从倾听基层声音开始
本着“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原则,搭建共建友好支部活动平台,加强双方支部党的建设,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的开展,实现党的建设良性互动,达到“推动发展、脱贫致富、促进和谐”的目标要求,吴巧玲代表省纤检局党委与华蓥市明月镇竹河村党支部现场签定了友好共建协议。
签定互动协议竹河村支部的发展不再孤单
细微的环节中总是透着温暖,省纤检局的党员踊跃解囊,为竹河村支部党员同志们送去了大米、食用油,并将这些东西一一分发到每户党员手中。对部份未能到场的困难户,践行小组一行将米和油送到家中,进一步了解他们致贫的原因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参观了在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竹河村的村舍建设改造等项目取得的实际成效。
缅怀先烈坚定党员干部信念
7月的华蓥36度的酷暑,在吴巧玲的带领下,党员们顾不上休息,又匆匆赶往华蓥山缅怀先烈,体验革命志士在艰难岁月中的生活情况,以先辈们不畏牺牲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激励自己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
践行小组以徒步方式登华蓥山,沿着游击队曾经走过的崎岖山路,一路爬坡上坎,开始体验重走游击小道、游击队指挥部、游击队存粮处、游击队望台和警戒哨所等场所,这些地方虽经多次修葺,出入道路的艰险,居住地阴暗潮湿,依然能让我们感受到昔日先烈们的防御外敌的严密,就在这这艰难困苦条件下,革命之火在却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扬。
先烈面前重温入党誓言
在双枪老太婆塑像面前,全体党员在党旗下重温了入党誓词,以此更加铭记党史,牢记党的性质宗旨,进一步强化自身党性修养,更严格要求自己,争做一名合格的优秀党员。同时,通过这次活动也进一步增强了党员们团结向上、勇挑重担的信心,而且对党以及党的性质宗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为激励全体在“两学一做”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示范引领作表率起到了积极作用。
长路漫漫携手发展你我同行
在座谈会上,党员们结合两天来的亲身经历谈感受,一致认为竹河村支部虽地处偏僻,可他们对党的事业始终关心、关注、热忱,对“党的先进性教育”、“两学一做”活动开展情况都有较高认识,他们正以特有的方式坚守这份信念、持各项党务工作的开展。在华蓥山有壮美的自然风光,同时更是壮丽的红色印迹,看到了游击队当年工作环境的艰苦,感受到了我们党取得革命胜利的艰辛与不易。
送温暖我们从点滴开始
最后吴巧玲作结束发言:今后,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提出的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十六字诀”严格要求自己,争做一名合格的优秀党员。在支部友好共建工作上,我局党员工作要更加深入基层、贴近群众,进一步了解和熟悉农村工作,增进与农村基层和群众的感情,促进支部党建工作更好的发展,推动竹河村精准扶贫工作有序开展,帮扶方式和方法不能流于形式,是实行一帮一还是集众筹共同帮扶,必须结合竹河村的实际情况,拿出可操作的办法,切实做到举措见效,帮扶有成。